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教研新闻最新信息

      中学英语 >>教研新闻 >>初中新闻

      聚焦二语习得,助力英语教学——“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系列活动
      信息作者:马黎
      信息来源:马黎
      更新时间:2018年9月30日
      浏览点击:1520
      聚焦二语习得,助力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系列活动
       
             2018年9月22日,正值中秋佳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初中英语教研员马黎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苏第二师范大学参加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苏二师外语博学讲坛”系列第一讲活动。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二语习得研究专家、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Rod Ellis为大家带来了连续4个小时的学术讲座。
             讲座分为两场,第一场的题目为“Creativity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讲座伊始Ellis教授提出了的问题,即“你认为你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吗?”,另与会教师陷入深思,随即,Ellis教授从学习者的创作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等三个层面对语言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充分论证和教学实例的展示,为大家开启了语言习得新的观测视角。首先,Rod Ellis教授提出了“creativity”的三种含义:作为特性(as a trait),作为结果(as a product)和作为过程(as a process),并用简单的理论框架与具体事例分别对三种含义进行了讲解。紧接着,Ellis教授向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更具创造力的个体是否能够更好地学习一门语言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各位老师的思考与不同的见解。教授认为,创造力与语言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更具创造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同时语言学习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力。同时,Ellis教授为大家呈现了国际上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
             接下来,Ellis教授具体介绍了两种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结果(creative product),即创造性学习者语言(creative learner language)和语言游戏(language play)。前者指的是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而犯下的错误,尽管存在语法错误,但仍然富有创造性。而语言游戏更多的是学习者有意识的创造,用语言来“闹着玩”。教授用“You in the bin”的有趣案例让大家明白了语言游戏不仅是学习者主动使用语言的过程,而且是习得词群(cluster)的表现。
             Rod Ellis教授的讲座让老师们对“creativity”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帮助大家意识到了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习者创造力的重要性。
             短暂的茶歇过后,Ellis教授又为大家带来第二场题为“Using Tasks in Language Teaching”的学术讲座。讲座从什么是任务(What’s a task)、在语言教学中两种使用任务的方式(Two ways of using tasks in language teaching)、如何评价任务(How to evaluate a task)以及最后总结(Final comments)四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Ellis教授阐述了任务的特性,并将任务(task)和练习(exercise)进行了对比,指出任务首先应当更关注交际性,存在信息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使用自身语言,获得具有清晰、有交际意义的结果。紧接着,Ellis教授分享了6组不同的任务类型,并带领与会所有老师共同完成draw the map任务,提出让语言学习者在完成任务中进行学习(Learning through doing the task),令人印象深刻。最后Ellis教授还展示了“Task-supported teaching”和“Task based teaching”两种使用任务进行教学的方式,他强调语言教学应当兼顾两个方面:创造力与趋同性(conformity),即让学习者在能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言的同时也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规范。
             短短4个小时的讲座,Rod Ellis教授幽默的报告风格赢得了参会代表阵阵掌声,精彩的报告内容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迪,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将此次会议的全新理念注入课堂,助力南京初中英语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