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测评之道,探命题之路,解教学之惑
2018年11月14日-16日,在南京室教学研究室组织下,在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教研员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培训,此次培训,让我面对面地接触到了学术最前沿的大咖江苏省教研员魏惠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武尊民教授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张春青教授,三天高质量、高水平、高密度、高强度的培训,我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教学,测评和命题点了一盏明灯。
会议第一天,江苏省教研员魏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对核心素养的再认识。魏老师呈现了课程改革和课程目标演变的历史,魏老师也结合《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一书,介绍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以及总框架的构建,使在座的老师清晰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一套有系统规划、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她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育的测评框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给一线教师如何使用好这本书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方法和路径。
接着,我们聆听了武尊民教授的四个讲座,武教授干净利落、简洁明了,是位典型的学者,观之可亲,听之可敬,我还能感觉到武教授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达人,更像是生活的达人。何以如此呢?只要看一看武老师的教育背景便不难得知。武老师本科毕业于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拥有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硕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曾经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修英美文学两年。丰富的海外经历锻造了具有世界公民素养的武教授。
武尊民教授以中国英语等级量表为切入点,给我们带来了题为《理解课程标准与能力标准——连接内容标准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基于能力量表的英语词汇教学:心理语言学视角》、 《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诊断性语言测评为课堂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讲解了标准是什么、不同标准的作用、基于标准的测试是什么三大要点,并从测试目标、题型选择和效度保障三个方面讲解了如何设计基于标准的测试,武老师以SAAE和UDig为例,分析了解读测试结果的方法。她强调,分数解读和报告与测试目标紧密相关,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不同能力水平学生表现,同时,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也同样重要,60多岁的武教授一直站着,给我们讲了四场学术讲座,我不仅敬佩她的学识,我更为她的人格魅力而折服。
培训的最后一天, 我认真聆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张春青教授关于“英语试题的质量评价“的主题讲座,张教授在评价素养和命题,命题流程,命题实践等方面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他现场指导,让大家体验了整个命题过程,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平台,引领我们找到了英语命题具体可行的操作流程,他给大家展示的双向细目表非常常的精准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张教授的讲座,有很多的互动环节,学员们都认真参与,积极投入,受益匪浅,在分享成果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真正能感受到老师们求知若渴的心情,我想这定能为大家后期的命题实践提供大量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它的意义将却是深远的,真正是一缕传测评之道、 命题之路和解教学之惑的冬日暖阳,温暖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