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命题和评价为教学助力
------记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培训
2018年11月14-16日非常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培训项目,三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带给我的冲击却经久不消。省教研室魏惠老师,北师大武尊名教授和浙江大学张春青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带我们领略了命题和评价的奥妙。
一.核心素养下关键能力的培育
魏惠老师从课程目标演变的历史线索着手带领我们认识了核心素养的要义以及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操作要点。虽然自两年前就有在学习核心素养,但是一直是模糊的,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更是其实心存疑惑。但魏惠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凭空而起的,它延续了前期课改的成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与第一次课改和第二次课改一脉而承的。
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实际的英语学科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智能,而智能的核心是思维。在解释何为智能时,她提到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犹如醍醐灌顶,我瞬间明了了“看”出现的依据和意义。追根溯源,“看”的提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发展的理念。魏老师又从思维的结构角度提出了训练思维的三个可操作点,即:抓概括能力并以此为思维训练的基础;抓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训练作为突破口;思维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段话不仅解开了我心中的种种疑惑,也让我找到了“变”的方向,更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变”的力量。虽然教学设计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也在思考如何去阅读的模式化,但内心其实只是为了变而变,究竟怎么变,内心是彷徨的。魏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的英语学科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魏老师提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其实给我的触动很大。忽然明白了几次赛课成绩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说教学设计是一门技术,那么如何通过多层次互动展现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的话,我想我的艺术分是不及格的。原来我的教学基本功根本就不扎实,虽然这一认知让我感到沮丧,但只有知道了不足才能有进步。
带领我们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之后,魏老师也结合《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一书,从现状追问、路径求解和框架建构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育的测评框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英语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测评框架建构的必要性,他们研制出的四个维度核心素养下的37项关键能力表现也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目标导向,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参照。但是,为何关键能力中“说”的缺失让我觉得困惑。
二、 两个标准、两种测试、一种词汇教学
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测试与评价研究所武尊名教授开设的四场讲座,内容包含两个标准(课程标准和能力标准)、两种测试(基于标准的测试和诊断性测试)和一种词汇教学(基于能力量表的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
年近60的武教授全程几乎没有坐教, 也没有喝一口水, 专业,专注,真实,自然,谦逊儒雅的学者风范让我为之膜拜。武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刚刚出版发行的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全学段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简称CSE)。武教授指出该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发展。 同时也解了我们心中的一大困惑:“同是测评英语能力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课程标准》有什么区别呢?”武教授列举了世界范围内的多种课程标准并将它们按照内容与能力表现维度进行了分类。武教授认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主要从能力表现上衡量学生英语能力,而像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指南都属于内容标准范畴。虽然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基于标准的学业成绩测评将内容标准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连接起来。武教授指出,基于标准的学业成绩测试将考生英语运用表现与标准能力描述相匹配,基于内容标准的测试检测学生达成课程内容目标的情况,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诊断信息。
目前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版发行,我想《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给我们的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标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为导向,在具体的主题语境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其次,应提高考试质量,减少重复考试,提高教学成效。
武教授在《基于标准的英语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的讲座中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测试?怎样研制基于标准的测试?如何分析与反馈?基于标准的测试检测的是学生可观察的表现,那么如何检测学生的 thinking skills?武教授借助SCAN的描述和索罗分类法带领我们感知了thinking skills的检测思路。武教授从测试目标、测试研制、测试效度保障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呈现了如何设计基于标准的测试。武教授指出测试研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题型的选型,并 总结了Short answer,True/false,Matching,Multiple choice,Essay这些常见题型的优点和缺点,让我在平时的命题中对试题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武教授特别提到了题量多少对考试效度和信度的影响,带给我的启示就是在阅读命题中诸如概括推断类的题目至少有三题才能保证效度和信度。对于检测如何分析与反馈环节武教授提出要让分数有意义这一理念让我非常的汗颜。适逢期中考试期间,因为不懂如何让分数有意义,所以我几乎没有关注过分数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仔细地分析分数的意义,并反馈给学生,发挥分数的最大测评意义。
武教授的第二个测评是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诊断性语言测评。武教授提出诊断性语言测评主要指诊断性考试。其主要目的为判断学生课程内容掌握的情况、判断入门时必备知识是否缺少、报告未能掌握课程目标、甄别学生所犯错误、识别学生知识结构和识别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诊断性测评结果可以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学生亦可根据教师建议和诊断反馈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可依据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创设更适合学情的学习活动。教师决策类型主要包括计划性决策、互动性决策和评价性决策。教师的课堂决策应帮助提升教师评价素养,为将诊断性测评与教学有效结合,教师应首先计划诊断性测评,其次选择诊断性测试形式,在解读诊断性测评信息后做出最终教学决策。武教授高屋建瓴的专业测评知识讲解让我对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反思,也让我明白了教师教学素养是教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评价素养。
武教授的第四个讲座也是最后一个讲座《基于能力量表的英语词汇教学:心理语言学视角》,武教授从词汇本源着手,从单词词形、搭配、话语功能等几方面带领我们探讨“如何才是真正理解词汇?”,让我对词汇的概念和词汇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武教授设计的词汇教学活动是让我们在一张白纸中间写上butterfly一词,然后给老师们三分钟时间,在纸上尽可能多地写下由butterfly一词所能联想到的单词。这一活动生动有趣也让我们体验了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特点。武教授建议教师应基于能力量表进行词汇教学,了解英语词汇知识(如解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词汇的存储与提取特点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语篇,重视语境,要以量表为依托提升词汇学习效果。武教授还指出,基于能力量表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有益于教师更加有效组织教学和测试,词汇学习策略训练还可提高词汇学习成效,提升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武教授将英语词汇教学与心理语言学、能力量表进行关联与融合,启发我们以全新视角审视词汇教学与测试,打开了我们词汇教学的新思路。
三、评价理论与试题命制
如果说武教授是高屋建瓴,那么浙江外院的张春青教授就是非常接地气的实际操作。首先,张教授用一段视频引出命题员需要的素质,其中命题员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写作水平这一条让我印象深刻,也为我个人的命题提升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找出自己课堂评价最常用的手段中张教授提出的其中一条是think aloud,这一条其实给我们的阅读评讲提供了思路。张教授特别提出不告知答案,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期中评讲实践时发现这一做法对于找出学生的盲点非常有效。测试开发流程中张教授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让我明白了试题命制中的选材方法和命题技巧。试测分析中的难度和区分度让我感受到了分数对于精准教学的意义。张教授还以2018年中考卷为例就单选、听力和阅读的命题原则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详尽的阐释;以2018年的一套模拟题带我们分析了阅读命题中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为我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理论支撑,让我在命题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也增加了命题的信心!
虽然为期三天的培训 已然落下了帷幕,但我想本次培训对我教学和命题的影响才刚刚开始。